央廣網恩施10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國慶這幾天,峨眉山景區清潔工彭文才,通過繩索下到岩壁,清理游客丟棄垃圾。一位游客在離垃圾桶僅10米的地方將垃圾扔下懸崖,彭文才上前勸阻,這位游客卻說:“我不扔垃圾,你就沒工作”。不少網友對該游客的說辭表示了憤慨。
  其實在這個國慶期間,不少景區為了倡導文明出行,都拿出來了一些新辦法,有關管部門也是做足了功課。而收效也是相當明顯的。可以說,文明出游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共識。
  “撿垃圾 換門票”是湖北恩施大峽谷景區今年十一黃金周推出的活動,游客在景區撿拾一斤垃圾,在出景區的時候就能換取下一景點的門票一張。
  據景區工作人員介紹,和每天三萬多人的游客量來比較,來這裡用垃圾兌換門票的人並不是很多。但通過在景區里的宣傳,很多游客主動準備起了自己的垃圾袋,撿垃圾最多的一名游客,半天的時間里在景區撿了八斤重的垃圾,送到了回收點。
  游客胡女士:我覺得這不光可以換一張門票吧,帶著小孩子也可以參與一下環保這種活動,讓她從小可以知道愛護環境,不要亂扔東西,因為這個山也比較險,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挺大的,像亂扔垃圾的話,他們一天工作很辛苦的,我要是一邊撿的話,別人就不好意思再扔了。
  這個黃金周,導游員正成為文明秩序的維護者和宣傳者。提醒游客“文明也是風景”,
  “請大家不要隨意吐痰,您手中的果皮紙屑也請丟到垃圾桶里,尤其是喝完的礦泉水瓶,一定要拿好,不然也可以放在我這裡。”  
  在秦皇島奧林匹克大道公園,一下車,導游員楊振偉就照例開始給大家做“文明小提示”,楊振偉做導游已經10幾年,這樣的提醒每天都要重覆多次。
  導游楊振偉:象一些文物古跡,有時候小朋友他會找一些小石子在上面去划去刻,這時候我們就要提醒:小朋友,千萬不要這樣去做。
  長期的帶團經驗,楊振偉總結出來一個技巧,就是加強團隊游客間的聯繫,讓游客之間形成互相監督的氛圍,也能降低不文明行為的機會。楊振偉說,講文明的主體雖然是游客,但導游員應該先成為文明的推介者。
  楊振偉:他破壞了環境,我們就去把垃圾撿起來,可以說丟一次我幫你撿一次,最後他會說,哎呀,真較不過這個真,他也會跟著你把垃圾撿起來。
  隨著游客素質的逐年提高,文明出游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共識。在河北天河山景區,經常可以看到有的游客手裡拿著一個塑料袋,袋里裝的是各種廢棄的食品袋、飲料瓶。游客張靜嫻每年都會帶孩子來這裡游玩,這兩年景區的衛生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。
  游客張靜嫻:變化還是挺大的,前幾年的時候拿的垃圾能收很大一袋,現在越來越少了,大家這種意識還是越來越強了。  
  中國旅游研究院預計整個2014年出境旅游的人數將上升18.2%至1.16億人次。隨著中國公民出境游的增多,國民在國外旅游時的行為舉止,越來越受到世人關註。引導出境旅游的人群文明出游,相關部門也做足了功課。
  今年十一,在吉林省長春市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廳,每一位來申請辦理公民因私出入境證件的群眾,都會在拿到證件時發現裡面細心地夾帶了印有《中國公民出國(境)旅游文明行為指南》以及“知禮守禮,文明游覽”、“理性消費,拒絕浪費”等內容的提示卡和提示單。今年45歲的長春市民王先生即將動身去臺灣探親,在他看來,提示單上面的介紹簡明細緻,對人們外出旅游探親都很有幫助:
  王先生:以前只是說出境要文明,但具體文明表現在哪些方面可能不是很熟悉,所以讓每個公民瞭解這些非常有必要,有助於提高咱們國民的素質,還有在國際上的形象。
  旅游專家,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博士認為,文明旅游是個大問題,旅途中的行為,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,而公民素質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。民眾的素質是在不斷地提升,旅途中文明現象的增加已經體現出來了,也說明這些年媒體、社會輿論對文明旅游問題的持續關註發揮了作用。
  劉思敏:我們更欣喜地看到,在這個過程中,旅游從業人員、旅游機構採取了人性化引導的方式,比如垃圾換門票的方式。實際上,游客並不一定在乎通過撿垃圾的方式,節省門票,而在於他會發現,這樣一種文明旅游的方式、註重環境保護的方式,能得到管理者,媒體、輿論的贊同和認可。這種贊同和認可,對於游客註重自己旅游中的行為,會起一種正向的激勵作用。希望這樣人性化的、註重游客感受的、調動游客內心正能量的方式能夠更加有趣、更加多樣化,才能更好的推進文明旅游的深入發展。  (原標題:恩施大峽谷撿垃圾換門票 文明游客半天拾起8斤重垃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t27ftupp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